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关于天的唯美句子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想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平声韵。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钟:珍贵的酒杯。 4、拚(p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6、同:聚在一起 7、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剩把:尽把,尽把。 8、银釭:釭(gāng):灯。银灯。
翻译: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与久别佳人重逢时犹疑是梦的惊喜和追忆别后对佳人苦苦的相思之情。上片写往日的欢聚。彩袖代指佳人,当年点明是往事。殷勤、拼却,见情意之笃。舞低二句,晁补之称其词风度闲雅,自是一家。月被舞低、风被歌尽,情绪之高、兴致之浓,可想而知。下片写当今的重逢。久忆成梦,几回以梦为真,而今重逢,又不免疑真为梦,往昔只盼梦中相逢,今宵唯恐相逢是梦。曲折深婉,乍喜乍惊。往日欢情之浓,衬叠出相忆之深,愈见重逢难得。全词言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本色。
查看更多>>《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 丁未正月二日, 道金陵, 北望淮、楚, 风日清淑, 小舟挂席, 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 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 待去, 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 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 日暮, 更移舟向甚处?
赏析:
此词为羁旅怀思合肥恋人之作。上片写景思人。词人以鸳鸯引发出想桃叶的绮思:借桃叶隐喻合肥恋人,包含了往日幽约和无限情思。又将愁眼与春风句暗寓了情人眼望春风,对词人温馨情爱的期盼和追求。词人触景生情,独倚兰桡,流连不舍。下片写离情愁苦。金陵路三句以莺吟燕舞,象征金陵秦淮河畔歌妓舞女的轻歌妙舞,暗示出合肥恋人的身份,故目注秦淮,而心向淮楚,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谁知我相思情苦呢?小舟泛波,算来只有潮水最理解我之相思最苦。因为它一路推波荡舟,伴随词人孤舟寂寞。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入长江处的白鹭洲长满绿草,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
查看更多>>《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 2、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3、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4、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翻译: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赏析:
(一)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
查看更多>>